医用耗材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规范使用与收费直接关系到患者负担与医保基金安全。医保飞检,通过“数据溯源+现场核验”模式,严厉打击虚报数量、串换编码、重复计费等违规行为。本文结合最新飞检规则,系统解析虚计耗材的界定标准、法律依据、典型案例及技术整治方案,为医疗机构合规管理提供实操指南。
虚计耗材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用耗材使用和收费过程中,通过虚构使用数量、串换高价值编码、重复计费、超适应症使用等方式,违规套取医保基金或加重患者负担的行为。其核心违规类型包括:
· 虚报使用数量:如手术中实际使用10根缝合针,收费时计为20根;
· 串换耗材编码:将低价耗材(如普通导尿管)按高价耗材(如抗菌导尿管)申报收费;
· 重复计费:同一患者同一治疗周期内,对可复用耗材(如手术器械包)多次收取“一次性使用”费用;
· 无指征使用高价耗材:如对轻度骨折患者使用进口锁定钢板(医保支付限定“重度粉碎性骨折”)。
政策依据主要包括:
· 《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(2025年版)》:规定耗材收费需与诊疗项目内涵匹配,不得单独收取“已包含在项目价格内的耗材费用”(如手术包中的基础耗材)。
2025年上半年飞检数据显示,虚计耗材违规占超标准收费总额的42%,典型案例呈现三大高频风险点:
案例1:骨科手术“耗材数量造假”,单台手术多收1.2万元
某三甲医院骨科被飞检抽查100份关节置换手术病历,发现72份存在“钢板螺钉数量与收费清单不符”问题:实际植入4枚螺钉,收费清单显示6枚;术中使用的普通骨水泥(单价800元)被替换为“进口骨水泥”(单价3800元)。通过比对手术录像与耗材出库记录,查实该院通过虚计耗材半年内多收费用237万元,最终被追回资金并罚款2倍,科室主任被免职。
案例2:基层医院“串换耗材编码”,普通耗材变“高价特材”
某县医院将“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(医保甲类,单价2.5元)”串换为“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(医保乙类,单价15元)”,通过修改HIS系统编码半年内套取医保基金89万元。飞检通过“耗材追溯码-收费编码-医保结算码” triple校验锁定线索,医院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,负责人被移送司法机关。
案例3:康复科“重复计费”,理疗电极片“一用多收”
某中医院康复科为患者进行电疗时,将“一次性理疗电极片”(单次使用,单价20元)按“每15分钟收费1次”重复计费,单患者单日最高重复收费8次。飞检调取治疗记录与收费明细发现,该违规行为涉及320人次,追回资金12.8万元,主任被记大过处分。
针对虚计耗材的隐蔽性,国家医保局联合安徽医尔康等技术企业构建“智能监管+闭环管理”体系,形成三大解决方案:
(一)AI智能审核:耗材使用与收费实时校验
· 耗材-诊疗项目匹配引擎:将耗材与诊疗项目绑定,超量或超范围收费自动预警。安徽医尔康研发的“医保智能审核平台”已在安徽、江苏等地300余家医院落地,违规收费识别准确率达98%;
(二)飞检监管升级:“数据穿透+现场核验”双核查
· 重点科室专项飞检:对骨科、心内科、神经外科等高值耗材使用科室,飞检采用“病历抽查+耗材库房盘点+手术录像回溯”三步法,确保“账实相符”;
· 跨系统数据比对:打通医院HIS系统、耗材SPD系统、医保结算系统,识别“收费数量>出库数量”“同一耗材编码对应多种价格”等异常数据;
· “黑名单”联合惩戒:对虚计耗材的医疗机构,除经济处罚外,同步暂停耗材采购资格3-6个月,涉事供应商纳入“医药采购黑名单”。
(三)医疗机构合规管理机制
· 耗材收费清单化管理:制定《高值耗材收费自查清单》,明确“收费数量≤使用数量”“编码与实物一致”“不得拆分收费”等6项核心要求;
· 手术耗材双人核对:建立“手术护士-麻醉医师”双人核对制度,术中耗材使用后立即登记,术后由医保办复核收费清单;
·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:对自费耗材或超医保支付范围的高价耗材,要求患者签署《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书》,明确数量、价格及医保报销情况。
虚计耗材的整治,是斩断医疗领域“利益链条”的关键一环,也是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必然要求。安徽医尔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“AI+物联网”技术,已构建覆盖“耗材采购-入库-使用-收费-监管”全流程的合规管理平台,助力医疗机构实现从“被动整改”到“主动防控”的转型。
未来,安徽医尔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持续关注医疗行业规范动态,通过技术创新助力飞检效率提升,为构建更公平、更透明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。欢迎医保局、医院致电咨询;全国代理招募全面开启!
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(徐经理)
咨询热线:13395512020(徐经理)
飞检聚焦医保限制性用药违规:精准打击“超限定”支付,守护基金安全红线
2025-07-18没有了
2025-07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