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DIP实施后,还需要给医疗机构下达医保额度吗
一、DIP实施后,还需要给医疗机构下达医保额度吗?
在医保支付方式从“按项目付费”向“按价值付费”转型的过程中,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(DIP)以其“病种打包、量价挂钩”的特性,成为优化基金管理的核心模式。然而,一个高频疑问随之产生:DIP实施后,统筹地区是否还需要给医疗机构下达医保额度? 结合医尔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医保支付改革领域的实践经验,本文将从DIP与总额预算的关系、多支付方式协同需求出发,深入解析机构额度的“存在必要性”及其与DIP的“协同支撑逻辑”。
1.DIP的“区域总额”底色:为何理论上“无需机构额度”?
DIP支付方式的核心设计逻辑,是“区域总额预算下的病种分值付费”——即医保部门首先确定统筹地区年度医保基金可用于DIP支付的“总盘子”(区域总额),再通过“分值×点值”计算每个病种的支付标准,最终实现“总额控制、结余留用、超支分担”。
从这一逻辑出发,DIP似乎已通过“区域总额+病种分值”实现了对医疗费用的宏观调控:医疗机构的收入取决于其收治病例的总分值(服务量)与点值(单位分值单价),而非传统的“机构额度”。因此,理论层面,DIP的“区域总额预算”已替代了“机构额度”的刚性约束,避免了“额度分配不均”导致的资源错配。
2.现实需求:多支付方式并存下,机构额度的“不可替代性”
尽管DIP强调“区域总额”,但在当前医疗服务体系中,单一支付方式难以覆盖所有医疗场景。实践中,统筹地区往往同时存在DIP(住院)、按床日付费(如精神病院、康复机构)、按项目付费(如门诊特殊病种)、按人头付费(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)等多种支付方式。这种“多元支付格局”,决定了机构额度仍需保留,其核心原因有三:
2.1 非DIP支付场景的“额度锚定”需求
门诊服务、慢性病管理、精神卫生等领域,由于服务内容碎片化、病程周期长、成本核算复杂,暂未纳入DIP支付范围,仍需通过“按项目付费”或“按床日付费”结算。这些场景下,若缺乏机构额度约束,可能出现“费用失控”风险——例如,门诊项目过度开具、床日费用不合理增长等。因此,机构额度是对非DIP支付场景的“兜底管控”,确保基金在多元支付方式下的整体平衡。
2.2 医疗机构“精细化运营”的“预算参考”需求
对医疗机构而言,年度医保额度是制定运营计划、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。即使住院服务已纳入DIP支付,医疗机构仍需结合门诊、慢性病等非DIP业务的额度,统筹规划人力、设备、药品耗材等资源投入。例如,某医院若门诊额度占比30%,则需在门诊成本控制与DIP病种收治之间找到平衡,避免因单一业务超支影响整体运营。此时,机构额度成为医疗机构“全业务线预算管理”的“基准坐标”。
2.3 区域基金“动态平衡”的“风险缓冲”需求
DIP的“点值”虽通过“年初预估、年末结算”实现动态调整,但区域总额预算仍可能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(如疫情)、医疗技术革新(如高价新疗法普及)等因素出现波动。机构额度的下达,可通过“总额切块”的方式,将区域基金风险分散到各医疗机构,避免单一机构超支对整体基金造成冲击。例如,某地区若突发大规模流感,门诊费用激增,通过机构额度的“弹性调剂”,可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救治,确保基金安全。
3.协同逻辑:机构额度与DIP如何“相互支撑”?
DIP与机构额度并非“对立关系”,而是“宏观调控”与“微观管理”的协同互补。二者的结合,既能发挥DIP在病种层面的“价值导向”,又能通过机构额度实现“全业务线风险管控”,最终达成“精细合理付费”的目标。
3.1 DIP为机构额度提供“价值校准”
传统机构额度往往基于“历史费用增长”简单切块,易导致“鞭打快牛”(效率高的机构额度被压缩)或“粗放扩张”(依赖额度增长的机构缺乏控费动力)。而DIP的病种分值体系,可通过“病种资源消耗量化”为机构额度分配提供科学依据——例如,对收治高难度病种(高分值)比例高的医疗机构,可在额度上给予倾斜,引导其提升诊疗能力;对门诊慢性病管理效率高的机构,可通过额度激励其优化服务流程。
3.2 机构额度为DIP落地提供“过渡保障”
在DIP改革初期,部分医疗机构可能因对病种分值、点值规则不熟悉,出现“超支风险”。机构额度的下达,可作为“安全网”:当某机构DIP业务费用接近额度上限时,医保部门可通过“预警提示”引导其优化病种结构(如减少低效益病种收治、提升高价值病种占比),避免年末结算时因超支影响收益。这种“额度缓冲”,能帮助医疗机构平稳度过改革适应期。
二、安徽医尔康:DRG/DIP解决方案领先服务商
依托对DRG/DIP分组逻辑的深度理解,安徽医尔康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信息化服务,包括:
DRG/DIP分组器开发与部署:贴合国家医保政策,支持本地化规则配置;
医院DRG/DIP运营管理系统:覆盖DRG/DIP智能监控、医保结算清单质控、病案质控、成本核算、绩效分析等模块;
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咨询:协助医疗机构适应DRG/DIP付费模式,优化诊疗流程。
医尔康全国代理招募计划同步启动,诚邀具备医疗行业资源的合作伙伴加入,共同推动DRG/DIP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应用,共享医疗信息化蓝海市场!
欢迎医院致电咨询!全国代理招募全面开启!

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(徐经理)
咨询热线:13395512020(徐经理)
没有了
2025-10-24